热门:
下一站 多元资产配置 全球大类资产半年度复盘与展望
时光飞逝,仿佛须臾之间,我们挥手作别了2025年上半年。
这半年间:
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反复摇摆,到海外地缘政治争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DeepSeek以惊人效率突破AI算力封锁,到全球资金开始了新一轮的迁徙,大类资产的投资图景正在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重构。
下一站,多元资产配置——在这个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技术革命"起于青萍之末"的时代,投资者需要的不是预测风暴的能力,而是在风暴中保持航向的定力。
01 混沌之中的上半年
——全球资金再平衡实录
翻开大类资产上半年的成绩单,"资金盛与资产荒"精准勾勒了其间的市场底色。

海内外的流动性如同潮水,却在现实世界中似乎找不到足够的优质资产停泊。
在此背景之下,“确定性”资产迎来狂欢,黄金成为了明星选手。
相较于南华商品指数的整体收跌,国际现货黄金26%的涨幅背后,是地缘冲突与美元信用松动的双重叙事。
从贸易争端阴云未散,到中东局势骤然生变,黄金的避险属性被无限放大,但更深远的力量来自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预计2025年购买量将达1000吨。中国央行更是连续第7个月增持黄金,7383万盎司的储备量悄然改写历史。(来源:Wind、公开信息)
这种"去美元化"的集体行动,正在重塑延续半个世纪的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随着美元指数下跌9.7%领跌主流资产,美国例外论有所动摇,关于避险资产的逻辑正在重新定义。
债券市场的走向则显得有些颠簸不定。
美债收益率在4.0%以上的高位反复震荡,美联储对于降息的踌躇与36万亿债务的沉重压力形成诡异平衡。
而中债市场却呈现另一番景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先上后下,随后震荡至1.65%的历史低位,低利率时代渐行渐近。
在资金配置偏好转向稳健票息资产的背景下,信用债ETF快速崛起,市场总规模突破2100亿元。(来源:证券日报,2025.6.30)
这种分化映射着中美经济周期的错位,一边是美国的缓降,另一边是中国的磨底。
图:全球宏观周期的位置

但其中的“变数”在于,中国权益市场在波谲云诡中展现出相当的韧性。
港股市场方面:
恒生指数以20.5%的涨幅领跑全球主要市场,与纳斯达克3%的涨幅所形成的分化,印证了全球资金正在重新评估"非美资产"的价值。
而本次支撑港股估值的不再是海外降息预期,而是南向资金合理打造的流动性与定价权,而是南向资金构建的流动性与定价权,叠加 "AI+新消费"下的另一面中国叙事逻辑,共同托起了这场"困境反转"行情。
A股市场方面:
一季度在DeepSeek横空出世的催化下,AI产业链表现抢眼;二季度关税冲击后,市场迅速转向创新药和消费等弱周期板块。
兴业证券统计显示,今年行业轮动强度逼近2023年初的历史高点,科技、消费、周期板块轮流登台,却缺乏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5.1.1-2025.6.30。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收益。
相较于银行与小微盘的火热,主流宽基指数的表现仍然是蓄势待发。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5.1.1-2025.6.30。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收益。
核心原因在于,市场当前以流动性主导,在盈利底部企稳的预期下,估值波动受资金面影响显著,而流动性驱动的行情需持续增量资金支撑。
短期来看,纯资金驱动的结构性行情接近尾声,小市值标的已被充分挖掘;中长期而言,A股中枢终将回归ROE逻辑,随着宏观经济触底,ROE同步止跌后,市场将从分歧走向共识,开启新一轮价值回归。
02 透过现象看本质
——市场底层逻辑的变迁
当我们将这些资产表现拼接起来,会发现三个贯穿上半年的关键逻辑。
第一是确定性溢价的持续走高。
无论是黄金的强势、红利资产的受宠,还是资金向头部科技股的聚集,都反映出投资者对确定性的追求。
股息率5%以上的银行板块屡次刷新历史新高,自由现金流ETF火热出圈,而以港股央企红利为代表的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近8%),同样成为长线资金的“避风港”。
这种偏好本质上是对宏观不确定性的防御——当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摇摆,当中东地缘格局突然升级,市场本能地寻找那些能够提供"可视化现金流"的资产。
第二是产业叙事的重新定价。
AI产业浪潮自算力层向应用端层层递进,科技板块正经历从概念到实绩的蜕变。从互联网龙头企业资本开支增速回升,到云业务收入加速增长,这些微观变化正在扭转市场对科技股"只有估值没有盈利"的刻板印象,新旧动能的转换迎来曙光。
DeepSeek的技术奇点突破,不仅点燃了AI赛道的烽火,更在全球科技版图刻下新的坐标系。在"科技十六条"等政策支持下,科创板(科创综指、科创100等)作为中国硬科技的聚集地,正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受益者。
第三是全球资产配置的再平衡。
中美博弈的齿轮转动间,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与美元信用的相对衰减形成微妙对冲,美债的避险属性受到挑战。
这一过程中,兼具成长韧性和政策确定性的中国资产,有望重塑全球资本的投资组合。

03 变化中重拼的图景
——下半年大类资产展望
在信息熵激增的当下,从政策博弈的思考到资产定价逻辑重构的评估,已成为每一位投资者不可回避的挑战。
这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与其预测,不如配置。
当我们尝试以“搭乐高”的思维模式来应对投资,将各类资产巧妙地融入整体的配置框架之中,便会见证到配置所蕴含的强大能量。
如下图所示,通过下图中15种常见大类资产进行等权配置的简单组合,在2024年能够获得11%的收益率,在充满变数的今年上半年收益率也达到了6%。

结合近来重磅会议的信号与当前海内外市场环境,今年的资产配置仍需紧扣以下核心逻辑。
A股
当前中证全指PE(TTM)已回升到近5年84%分位数,说明当前估值修复已较为充分,价格进一步上升需要盈利增速的持续改善。(来源:Wind,2025.6.30)
由于顶层政策设计重点关注 “活跃资本市场”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这意味着股市的结构性机会犹存。
不妨继续采用“杠铃策略”保持均衡配置:
一端锚定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品种,兼顾安全边际与景气弹性;另一端布局AI引领的成长赛道,把握产业变革的长期趋势。

港股
AH溢价已经收敛至历史低位,港股相对A股的性价比有所降低,但作为政策预期的强BETA品种,港股2025年依然具有较强的阶段性超配价值,只是需要把握投资节奏。

战略上需直面中美博弈的扰动,战术上可聚焦互联网、AI产业链及新消费等业绩确定性较强的领域,把握“预期差”带来的波段收益。
美股
当前美股虽然盈利增速绝对水平较高,但盈利预期下调与估值高企暗藏一定风险。
特朗普对全球秩序的破坏在短期难以扭转,叠加美债“股债汇”三杀的余震,或将放大市场波动。短期内需警惕盈利增速放缓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
中债
国内短端利率紧密跟随货币政策脉络,长端则受益于宽松周期与低利率环境。
当前市场尚未计入进一步货币政策宽松动作预期,但低利率环境背景下,债市具备长期配置价值,继续关注债基的“压舱石”作用。
美债
美国失业率维持在4.2%的相对低位,但关税滞后效应或推升通胀,美联储降息步伐踌躇。
当前市场隐含的预期是美联储在年内降息1-2次,短期美债利率或延续高位震荡,但长端美债利率从周期高点回落,具备一定投资性价比,可适度参与战术性交易。

黄金
逆全球化带来不确定性增加,地缘冲突加剧以及美国关税冲击带来的全球供应链体系重塑,美元信用受损,通胀预期中枢上行,都将动摇以美元为基石的国际货币体系。
全球新格局宏观范式转变,美元指数或进入新的下行大周期,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与美元信用替代品的配置价值提升,此外全球央行连续购金提供中长期有力支撑。
原油
伊以冲突短期告一段落,油价回归基本面主导。需求端短期缺乏亮点,叠加美国控通胀诉求,原油供需格局偏向宽松,价格或延续中性偏弱震荡。
当世界进入新旧交替的动荡期,在“滞胀”压力与“创新”机遇并存的当下,投资者或许需要建立两层思维。
第一层以胜率为核心,关注自由现金流、股息率等可量化的“确定性变量”。这些指标如同航海中的仪表盘,为投资决策提供清晰依据,稳住基本盘。
第二层以赔率为视野,理解DeepSeek这样的科技突破可能在一夜间重绘某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并且颠覆社会生产力。
当科技革命与地缘博弈的浪潮拍打资本的堤岸,那些既能把握产业趋势的β,又能精选优质现金流α的投资者,或许最有可能穿越这个充满张力的周期。
当下真正的投资智慧在于,既要有识别"青萍之末"的敏锐,也要有在"惊涛骇浪"中保持定力的从容。
投资的下一站——
一切始于对确定性的认知,一切归于对变数的敬畏;一切始于多元资产配置,一切归于多元资产配置。(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责任编辑:66)
富途牛牛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富途牛牛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
CopyRight 上海富途牛牛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