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最赚钱ETF榜单出炉,4.3万亿市场呈现三大变化
2025年以来,ETF市场持续活跃,产品不断“上新”的同时,超3000亿资金蜂拥而入。
叠加结构性行情助力,国内ETF市场规模再创新高。据Wind统计,截至6月30日,在国内上市的ETF总规模达到4.31万亿元,较去年底的3.73万亿元增长了15.55%。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部分ETF展现出较强的赚钱效应。据Wind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多只港股创新药ETF、恒生生物科技ETF、港股通医疗ETF的区间回报率达到50%以上;黄金股ETF普遍赚取了38%左右的回报率,港股科技主题ETF、中证动漫游戏ETF的回报率亦超过2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在ETF市场上,资金偏好呈现出三大变化:第一,区间净流入额排名前十的ETF,不再只有宽基ETF。第二,债券ETF贡献重要规模增量。第三,行业ETF“多点开花”,红利主题ETF热度回升。
三大变化
ETF市场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资金流向也开始发生变化。聚焦今年上半年,国内ETF市场主要呈现出三大变化:
第一,区间净流入额排名前十的ETF,不再只有宽基ETF。
随着ETF产品队列不断扩容,为各路资金带来了更多选择。
据Wind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沪深300ETF华夏、华安黄金ETF、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海富通短融ETF、南方上证公司债ETF、华夏信用债ETF基金、公司债ETF易方达、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沪深300ETF易方达、富国政金债券ETF,分别获得303.17亿元、236.62亿元、194.97亿元、194.03亿元、185.43亿元、185.42亿元、182.29亿元、153.25亿元、150.49亿元、145.87亿元净流入,为上半年“吸金”规模排名前十的ETF。
这显然打破了此前仅有宽基ETF能够吸引大规模资金的惯例,也意味着市场需求存在更大的空间。
第二,债券ETF贡献重要规模增量。
随着大量资金涌入,ETF市场规模再创新高。截至6月30日,在国内上市的ETF总规模达到4.31万亿元,较去年底的3.73万亿元增长了15.55%。
其中,创新品种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是最大的“黑马”。今年上半年,包括南方上证公司债ETF、华夏信用债ETF基金、公司债ETF易方达在内,今年内新成立的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合计吸引了1058.91亿元净流入。
规模方面,截至6月30日,上述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的规模合计达到1281.92亿元;此外,存续的海富通短融ETF、富国政金债券ETF、国泰十年国债ETF、平安公司债ETF,这4只债券ETF的规模在今年上半年分别增加了196.5亿元、148.24亿元、112.08亿元、109.06亿元。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信用债ETF在上半年获得资金追捧,主要是基于以下优势:一是相较利率债,信用债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票息收益,同时有效对冲市场波动风险;二是信用债ETF支持T+0交易,使投资者能够灵活把握市场机会,实现与股票、货币ETF等品种的快速切换;三是综合费率在长期投资中能创造显著复利优势;四是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中短期信用债投资价值凸显,加之质押式回购功能为投资者提供了杠杆操作空间,进一步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
总体上,今年上半年,债券ETF一共获得了1789.06亿元净流入,为ETF市场带来了2100多亿元的规模增量。
第三,行业ETF“多点开花”,红利主题ETF热度回升。
在股票ETF中,虽然沪深300ETF、上证50ETF、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等核心宽基ETF自5月以来呈现净流出,但它们上半年的净流入额仍然排在前列;它们也带来了较多规模增量。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深300ETF华夏、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沪深300ETF易方达、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机器人ETF的净流入额均超过100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人工智能ETF,分别获得92.83亿元、77.73亿元净流入。
上半年,沪深300ETF华夏的规模增加了逾326亿元,上述其他6只ETF的规模增量均达到100亿元以上。
此外,在区间净流入额均超过4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富国军工龙头ETF、南方红利低波50ETF、天弘机器人ETF、博时科创AIETF、国泰军工ETF等产品的规模增长较为明显,位于40亿元—50亿元区间。
同时,在港股医药、科技行情持续演绎的背景下,相关行业ETF也受到资金青睐。
例如,据Wind统计,上半年净流入额排名前四的跨境ETF依次为:港股通互联网ETF、港股通科技30ETF、港股科技50ETF、港股通创新药ETF,它们分别吸引了194.97亿元、130.90亿元、70.65亿元、61.07亿元资金流入,其基金规模也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创新药、科技主题ETF回报率居前
从赚钱效应看,今年上半年,ETF市场的分化较为显著。
一方面,受益于港股、A股结构性行情,以港股创新药指数、科技指数为跟踪标的ETF,区间回报率大幅领跑;以A股黄金产业股票指数、游戏指数、创新药指数、小盘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亦表现不俗。另一方面,光伏龙头ETF、能源ETF、地产ETF、食品饮料ETF均未能录得正收益。
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共有10只ETF上半年回报率超过50%,均为跨境ETF。
其中,港股创新药方向的ETF占据了7个席位,另包含2只恒生生物科技ETF、1只港股通医疗ETF。
同时,多只黄金股ETF上半年回报率位于38%附近;港股科技ETF、游戏ETF回报率居前,均达到27%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上半年回报率较高的ETF,呈现资金净流出态势。
例如,今年前6个月,华夏恒生医药ETF、南方恒生生物科技ETF、博时恒生医疗ETF的回报率分别达到51.45%、50.99%、45.49%,表现优异,但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其中,前两只ETF分别净流出了16.41亿元、1.95亿元,博时恒生医疗ETF则净流出了109亿元。
而上述区间净流入额居前的沪深300ETF、短融ETF、信用债ETF,这几类产品上半年的回报率表现并不突出,仅在1%左右。
对于境内ETF资金流向与回报率背离的现象,朱润康认为,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从投资者行为角度看,机构投资者往往采取长期持有结合波段操作的策略。当ETF达到预期收益目标时会选择赎回,而在市场调整时则加大申购,这种逆向操作导致了资金流与收益率的背离。
其次,就市场情绪而言,投资者可能基于经济复苏预期提前布局宽基ETF,即便短期收益尚未显现;相反,对于短期涨幅较大的ETF,若市场判断其估值已反映预期,则可能出现获利了结,造成资金流出。
接下来,科技成长方向、黄金、红利资产,是否仍有演绎空间?
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策略研究员金达莱表示,展望7月,预计市场或将维持高位震荡局面,中报预报或成短期情绪的重要风向标。行业方面,金达莱建议,仍可重点关注国防军工等科技成长方向。同时,关注新消费的行业轮动机会,兼配黄金的防御价值。
此外,金达莱提到,政策强化分红、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仍是未来较长时间的基准情形,而重磅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快入市的背景下,此类资金天然偏好高息资产,在经济复苏的弹性空间尚未打开前,红利或有望受益于稳定的基本面而阶段性占优。
平安研究优选基金经理张晓泉认为,企业盈利水平将在经济筑底过程中不断抬升,降准降息带来的充裕流动性和外资回流将共同推动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权益市场将趋势上行。
投资策略上,张晓泉建议,战略上保持乐观,但战术上仍需攻守兼备,防止外部环境的扰动和冲击。因此一方面需配置稳定红利资产抵御短期波动,另一方面则需积极布局有望引领新一轮中国经济大发展的AI、机器人、自动驾驶、创新药、半导体等高成长板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最赚钱ETF榜单出炉,4.3万亿市场呈现三大变化)
(责任编辑:3)
富途牛牛客服热线:95021 |客服邮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富途牛牛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
CopyRight 上海富途牛牛销售有限公司 2011-现在 沪ICP证:沪B2-20130026